社科網(wǎng)首頁|論壇|人文社區(qū)|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一看到福建人就問起晉江事 陸學藝的晉江情結
吳道淼
2013-05-20

  引言

   1992年,他一踏上晉江這塊改革開放的熱土,就以學者的敏銳觸覺感受到:“這里的起步不簡單”;1994年,他前來主持召開中國農村發(fā)展道路(晉江)研討會,感慨“如果全國有1/4像晉江這樣的市(),中國就大不一樣了”;2007年,他帶領一班弟子前來研究晉江縣域現(xiàn)代化建設課題,總結了“晉江模式新發(fā)展”理論,認為晉江經驗可供全國借鑒;20113月,他應邀參加“華大講壇”,臨時增加行程深入晉江農村調研;2012年,他欣然為《中國縣域發(fā)展:晉江經驗》作序,并不辭年邁,到晉江參加書本首發(fā)座談會……20多年來,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始終把目光匯聚在晉江這個東南沿海的縣域版圖上,他的話語與行動處處可見“晉江情結”。有人說他一提到福建必說晉江,一看到福建人就問起晉江事。

   1994  如果全國有1/4像晉江,中國就大不一樣了

   帶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課題組,1992年,陸學藝來到晉江。這一年,正值晉江撤縣設市,這個沿海窮縣起步與發(fā)展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

   兩年后的1994年,陸學藝帶著一個十多人組成的調查隊再次來到晉江,以他擅長的“民間”走訪方式進行調研。陳埭鎮(zhèn)政府門前的鞋材一條街、安海鎮(zhèn)糖酒煙市場、東石鎮(zhèn)農民街、英林鎮(zhèn)布料市場等,處處留下他的足跡。

   在對發(fā)展現(xiàn)狀和民間心態(tài)做了大量深入調研后,晉江以聯(lián)戶集資的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以僑資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外向型經濟為目標的農村經濟發(fā)展形式,在陸學藝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記。

   在同年年底舉行的中國農村發(fā)展道路(晉江)研討會上,主持會議的陸學藝將“晉江模式”概括為“三為主一共同”。他感慨地說,“如果全國有1/4像晉江這樣的市(),中國就大不一樣了。‘晉江模式’值得全國學習、推廣。”

   從那以后,陸學藝就將晉江作為重要的研究“基地”,經常與晉江黨委、政府一道探討發(fā)展之道。在與晉江的親密接觸中,陸學藝也與不少晉江人士結下了深厚友誼。

   2007  晉江的很多做法經驗有著重要的前瞻性

   2007年,晉江撤縣設市十五周年。這一年春天,晉江市委、市政府和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達成共識,合作開展晉江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的全面調研。

   陸學藝再次帶領專題調研組來到晉江。此次調研,陸學藝采用的依然是“田野調查”。他帶著十多名學生先后四次集體奔赴晉江,最長的一次待了20多天。期間,他們分別和30多個部門、單位座談,入戶調查近1600戶,同時,通過開座談會、個案訪談、蹲點調查、問卷抽樣、文獻收集等多方位、多視角的了解,提出了“晉江模式新發(fā)展”的理論成果。

   在理論專著中,陸學藝認為,晉江的發(fā)展變化,實際上是中國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它在中國縣域現(xiàn)代化建設上具有鮮明的示范效應,晉江的很多做法和經驗有著重要的前瞻性,可以為其他縣市提供許多可資借鑒的經驗。

   在陸學藝看來,在中國城鄉(xiāng)、地區(qū)發(fā)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下,“晉江模式”的新發(fā)展很值得關注。晉江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經濟與社會事業(yè)協(xié)調、政府與企業(yè)的良好互動等方面經驗,非常值得其他縣域學習。晉江的發(fā)展不是單一的,不僅僅是經濟好、GDP上去了,它呈現(xiàn)一個全面發(fā)展的態(tài)勢。在晉江,村村都有籃球場,都有愛心援助站,這在全國是很少有的。

   在陸學藝看來,“晉江模式新發(fā)展”,實際上是“晉江模式”的升華版。

   在晉江市委宣傳部幾位干部的印象中,陸老生活簡樸,安排好的酒店他不住,寧可住在條件簡陋的舊黨校宿舍;他治學嚴謹,喜歡刨根問底,喜歡全方位了解一個問題,如同中醫(yī)的“望聞問切”;他平易近人,不擺架子,記得有一次原定20分鐘的采訪時間延長到了近一個小時,他放棄了午休時間;他同時富有情調,言語間不時蹦出幽默語句。

   2011 建好城市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2011311,78歲高齡的陸學藝教授來到泉州,以主講人的身份出席“華大講壇”。講座一結束,深深眷念晉江的他連夜前來晉江,感受這座城市三年來的變化。

   “陸教授很忙,這次本來沒有安排來晉江,是他臨時要求改變行程的?!睍x江市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才剛下飛機,陸教授就打來電話,想看看晉江最新的發(fā)展情況。

   重到晉江,漫步在綠洲公園和八仙山公園,看到記憶中的一塊塊荒地種上了花草樹木,破舊凌亂的老房子成為現(xiàn)代化建筑,這位晉江“榮譽市民”贊嘆不已。

  當聽到綠洲公園里的許多樹木都是個人捐贈的、石橋都是企業(yè)捐建的時,老人深深地被晉江“全民建城”的做法所感染。

   “等兩三年后樹都長起來,溪水更清澈,這個公園就會非常漂亮?!标憣W藝說道,建好城市,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城市建設能夠提高生活檔次,老百姓的素質也會隨之提升,到時整個城市面貌就會煥然一新,城市環(huán)境將更加和諧。這一次,習慣“田野調研”的他又深入東石井林村等地調研,再次思考農村城鎮(zhèn)化大命題。

   2012 晉江的好處是晉江人的精神

   在2012127舉行的《中國縣域發(fā)展:晉江經驗》首發(fā)座談會上,陸學藝教授不辭年邁,與社科專家們共同探討“晉江經驗”的新內涵。

   會后,陸學藝不改其扎根基層的作風,還到深滬鎮(zhèn)運伙村和潯興公司調研。

   當記者請他根據(jù)多年的研究心得概括推動晉江發(fā)展的最核心因素是什么時,陸學藝認為,晉江的好處是晉江人的精神,首先是拼搏,同樣都是白手起家,晉江搞農業(yè)不突出,但搞工商業(yè)特別行,晉江人愛拼敢闖,誠信經營,而且堅定干事業(yè)、堅定搞實體經濟不動搖。

   他同時建議,要在繼續(xù)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這既是“適應國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需要,也是實現(xiàn)加快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促進經濟長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的需要,可以說是一舉托兩頭的大戰(zhàn)略。

   二十年來,陸學藝與晉江這片土地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的理論研究成果正推動著晉江發(fā)展的車輪滾滾前行。(記者_吳道淼)

來源:www.ijjnews.com    晉江新聞網(wǎng)  2013-05-20 09:16